P2P网贷行业的监管逐渐进入白热化,不少监管机制都开始出来发声了。前段时间上海证监局发布了《关于做好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明确表明今年将正式开始P2P网贷平台的监管调查,重点在于整顿互金行业的股规范及非法行为。
![网贷 (1).jpg 网贷 (1).jpg]()
而近日,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司长盛松成撰写《别因为P2P出现问题就一棒子打死》一文引发广泛热议。盛松成认为,“P2P有颠覆传统金融的可能”和“99%的P2P平台会死亡”两种观点都有失偏颇。
值得注意的是,盛松成在日前接受专访时透露,央行已经开始着手对网贷行业的资金来源情况进行统计,数据采集和监测的范围将从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的部分会员单位开始,然后逐步扩展。资金运用端的统计工作也正在准备和局部开展过程中。
他还表示,统计不仅是信息和数据的收集,它本身还涵盖监测、分析和监管,甚至是正向激励等功能。待时机成熟后,网贷平台统计也会引入“白名单”机制,把好的平台公示出来。
尽管网贷数据统计与监测工作迫在眉睫,盛松成表示这项工作其实面临诸多挑战,例如,如何界定网贷平台及其业务,如何要求普通企业向金融监管部门报送数据,企业如何按照统一要求报送资金运用端的明细数据等问题都正在解决当中。
网贷信息数据统计的流程大概是怎样的,有哪些环节?
盛松成: P2P网贷业务主要涉及三个方面,资金的来源端、平台本身和资金的运用端。网络借贷是通过网上进行贷款,所以资金的来源端在网上是比较清晰的,只要用一定的技术力量、花一定的精力都能够把它抓出来。当然,它的精确度不能很好保证。
目前,我们已经整理出一整套从资金来源端统计的指标体系,从5月份开始,已逐步采集数据,我们的收数对象首先从会员单位开始,因为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已经有第一批会员单位,以后会员单位会逐渐扩展。
网贷平台的资金运用端是统计和监测的重点,怎么监测,是平台自己报送还是自动抓取?
盛松成:虽然网贷统计、运用端统计非常重要和急迫,但当前开展网贷行业统计监测工作存在较大难度。现在是要求会员报送,比如说期限、利率、项目等等,当然报送内容不一定全面,我们只能一步一步来。
由于网贷行业涉及的企业绝大多数是没有金融牌照的企业,他们所从事的业务事实上是金融业务,但普遍缺乏监管、业务不规范、风险控制薄弱、业务边界不清晰、资金运用端信息不透明,要开展运用端的统计短期内基础很差,存在较大困难。
另外,那些违规经营的网贷平台公司,主观上不愿意将自身财务信息、贷款明细信息和资金运用情况提供给管理机构。因此,如何从资金运用端采集数据,需要深入研究和合理设计。
网贷风险涉及哪些方面,央行在统计和监测数据时如何做到有的放矢?
盛松成:网络借贷风险主要来自于P2P网贷平台系统和借款人两个方面。平台方面,由于监管缺失,野蛮生长,风险较大。除欺诈风险外,其经营风险也很突出,主要来自不少平台变相非法集资、开展资金池业务、进行自融和担保等。
借款人风险主要体现在欺诈风险和信用风险。有些借款人蓄意骗贷,同一借款项目通过多个平台融资。也有不少借款人经营或资金使用不善,无法及时归还借款。这些都是造成最近一年多来网贷平台大量停业跑路的主要原因。所以,要有效监测网贷行业风险,应重点监测平台风险和借款人及借款项目风险。其中,网贷行业资金来源端信息透明,风险较小,而资金运用端创新很丰富,信息也不透明,这一部分是网贷行业风险监测的重点。
具体来看,网贷资金运用端统计重点应统计贷款人基本信息,平台贷款的交易金额、余额、利率、期限、违约和不良、贷款集中度、贷款投向、贷款还本付息情况等;对于网贷平台还应采集其资产负债、损益信息和客户资金第三方存管信息。其中,客户资金第三方存管信息是风险监测的重中之重,可以考虑同时从存管银行采集数据,加强数据核对。除此之外,运用端统计还要考虑与来源端统计相匹配的问题,弄清借款人和投资者之间的借贷关系及成本、收益等情况。
根据央行统计司司长盛松成透漏的这些举措说明,不少的P2P网上借贷平台已经开始进行相对应的调整及处理,争取做到能够通过这次的严厉监管,不过在监管网贷平台的资金来源以及数据统计时遇到的难题应该也没办法很快建立一个合理且完整的指标体系。